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022-07-08更新 | 1245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北宋时期,掌管枢密院的长官绝大多数是文人,只管军事,没有实际指挥权,在发展过程中,曾长期不设枢密使及副使,主官称知枢密院事。宋代统治者此举主要目的是
A.坚持重文轻武的原则B.对地方机构进行节制
C.推动中央官制的成熟D.制衡权力以加强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 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     
A.积贫积弱局面持续B.“崇文抑武”国策
C.宰相权力严重削弱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
2022-12-02更新 | 344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正因这一规定,所以当时没有出现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宋初规定权臣不能兼任两职,意在
A.抑制朝中武将势力膨胀B.防止大臣权重而威胁皇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7 .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为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B.“外郡县,其朝廷远者,镇之以行中书省。”
C.“故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D.“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姚宪,浙江会稽嵊县(今绍兴嵊州)人,曾任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参知政事、签书枢密院事等职。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