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铜器1



何尊及其铭文
1963年出土,内底钟有铭文12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洛语》《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器2

史墙盘及其铭文
1976年出土,器内有铭文18284字,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史墙盘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内容并不曾见于已知文献。

材料二   中国虽有长达千年的金石学传统,但是建立在田野考察与发掘分析基础上的考古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一批外国传教士或科学家首先介绍进来的。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带回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考古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拓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1949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的展开,考古发掘逐渐多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量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之后中国考古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张昌伸《文物与考古蒌础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并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过程。并结合所学,指出各阶段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
2022-12-16更新 | 9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名为“司禾府印”的官印,它是汉代文物,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在尼雅汉晋时期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麦粒、麦穗、青稞、糜子、谷、蔓菁、桃、杏等遗物。这可以证明汉朝

A.积极推行屯田政策B.在边疆实行郡县制
C.设置卫所管理西域D.与外界的交往扩大
2022-05-23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
D.《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023-07-15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022-08-10更新 | 2370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2年秋季,考古学家在发掘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时发现该遗址前后两个时期之间存在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城的废弃、红陶缸祭祀的消失、丧葬习俗由土坑整穴墓葬变为瓮棺葬,陶器的变化等。考古学家根据历史、地理信息,结合“禹征三苗”的先秦文献,推断这一考古文化巨变是“禹征三苗”的大规模激战所致。由此可以分析出(     
A.出土文物的“废弃”和“消失”削弱了其研究价值
B.“二重证据法”须结合逻辑推断才能得出合理结论
C.考古发掘的文物史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文献记载
D.考古发现遗物遗迹的变化会影响历史研究的结论
2024-05-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种类

文物

竹简和木牍

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整套乐器

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笠和三十六尊伎乐木俑。

五铢钱

约200万枚五铢钱,用木质封泥匣封绒,封泥钤印“昌邑”二字,匣上墨书“海昏侯家钱五仟”等文字。

异域风格文物

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篱(jù),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提取一项有关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8 . 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了大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来自中原的物品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
藏文化方面的物品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
来自西方的物品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栗特物品。
A.道教受到当地各民族的热烈追捧B.魏晋至隋唐东西方交往呈现多路径格局
C.自古以来柴达木盆地是兵家必争之地D.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
2022-06-01更新 | 1300次组卷 | 45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考古发现,南诏纪年文物如碑刻、经卷、塔砖、石窟题记、铁柱等,多使用南诏自建年号,但与唐朝官方交往时却刻意使用唐朝年号以掩饰自建年号,导致其在中原史籍中出现结构性失载。据此可知(     
A.藩属体系有政治约束作用B.中央与民族政权长期对峙
C.少数民族依附于中央政权D.中原文化领先于边疆文化
2023-05-08更新 | 33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国邮政曾发行《殷墟》特种邮票一套3枚(如图)。该邮票中三件文物都出土于
A.河南B.河北C.山西D.陕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