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陶鼎、陶制双腹器、蛋壳陶杯、壶形器、彩陶纺轮,发现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屈家岭(       
A.与红山文化存在一定交流B.已经出现了社会大分工
C.产生了私有制和阶层分化D.发展处于原始人群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湖南高庙遗址的一处夫妻并穴墓内,存放有祭祀用品玉钺、贵族妇女装饰用品玉璜、玉玦等精美玉器,应属部落首领夫妻墓。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处于母系氏族社会B.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
C.私有财产已经出现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商人便有了行商和坐贾的区分。坐贾在固定场所销售商品,为向人们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招幌广告应运而生。悬物广告作为招幌广告的一种,流行于汉代以后,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与经营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招牌广告作用。招牌广告是从悬帜广告发展而来的,自宋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招牌广告又有所发展,招牌的式样、色彩更为丰富多彩,制做的材料也多种多样,有纸、布、铜等。

——摘编自杨梅《论中国古代的招幌广告》

材料二   明清时期,会馆建筑、会馆活动及其倾向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广告功能。通过会馆呈现的广告功能或在于树立自我的道德形象,或在于显示自己对传统规范的遵守。由于会馆建立于客地,有的还是众多客商云集的区域,因而其所展示的往往是自我的真实实力,亦便于受众在心目中形成对自己的认识。这些广告所发挥的功能往往兼具了公关宣传、教化和装饰的多重功能。

——摘编自王日根、曹斐《明清商人会馆的广告功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印刷技术不断改进,广告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报刊广告成为近代最具特色的广告形式。广播电台广告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向更多的消费者传播商业信息。霓虹灯使广告更加引人注目。此外,随着建筑、油漆、喷绘等技术的创新,橱窗、路牌、车体等都成为广告的新媒介,广告的发展借助于这些多样的新媒介而出现兴盛之势。

——摘编自孙会《近代中国广告转型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广告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招幌广告”“会馆广告”“广告转型”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以诗词证史是史学研究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诗词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诗词

理解

A

“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輳,万国欢声。”民族间交往频繁

B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人世俗化的审美意趣

C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武王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及时得到施政的反馈进行调整,采诗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时期,采诗官采撷到的诗歌已多达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为“诗三百”,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由此可见,《诗经》(     
A.系孔子所作史书B.集风雅颂于一体C.见证了民本传统D.借助了仁政思想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唐宋时期,为了鼓励他人合法耕种大量存在的私有逃田,政府制定了专门的《盗耕种法》和《逃田法》。这两部经济法规从保护公私土地产权的角度,以是否交纳赋税作为判决是否盗耕逃田的关键依据。这体现了(       
A.两税法在推行过程中的灵活B.政府重视对私有田产的保护
C.国家财政利益处于优先地位D.抑制兼并与发展生产的并重
2024-06-04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强烈的民族意识;南宋时期,从岳飞《五岳祠盟记》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亦是如此。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约派词人,也具有同样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A.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B.社会经济的繁荣
C.文学作品的传承发展D.民族交融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魏晋时期,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三从四德”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女性社会地位提高B.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经济重心加速南移D.社会普遍崇尚自由
9 . 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官和政治家们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桑弘羊认为,“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贤良、文学之士则认为,“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据此推知,双方(     
A.都支持盐铁官营B.分属于不同阶级
C.都主张农业富国D.都关心民众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金朝中期,金世宗将国号“金”解释为女真完颜部的祖源按出虎水(女真语读“金”),并将按出虎水附近的长白山、混同江塑造为女真民族的神山圣水。金世宗对国号的解释意在(     
A.构建女真文化本位观B.神化祖先以强化皇权
C.加强对祖源地的开发D.保存本民族历史记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