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逃,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寨,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B.秦统一的过程C.秦统一的方式D.秦统一的意义
2023-10-08更新 | 414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思想家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墨子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
荀子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分别是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它们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对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说出材料二的作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的内涵,从思想文化嬗变角度简析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4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明确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竞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婚姻择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此点所反映的宋朝社会的新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全国粮食、棉花、蚕丝、茶叶、食盐等商品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清中期,就连张家口、包头、伊犁等偏远地区多都发展成有名的商业贸易城镇。清初,中国的布匹、茶叶等商品进入俄罗斯地区,当地商人又将茶叶转贩欧洲市场。明中期以后到清中期,中国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的组织形式走向企业化。在此背景下,明清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除商人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的背景与标志》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的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具有吸收存款、借贷和发行货币功能的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对于刺激英国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国债制度的确立,以国家信用担保,使得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政府,政府获得了民间资本的有力支持,有效化解了政府因长期对外战争引发的巨大财政危机。此外政府向民间借贷行为,造就了大量富裕阶层,尤其是城市精英阶层,推动了社会结构的优化整合。南海泡沫危机之后,英国政府强化了对股份公司、证券交易和银行系统的监管和监督,推动英国金融制度不断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背景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的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的金融革命与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给你带来的启示。
6 . 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和平共处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概括材料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当时与唐朝进行交流的国家主要有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波斯等,交流的内容涉及乐舞、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其中,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最为频繁,以皇室贵族为中心的日本上层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汉诗文的热潮。此外,大量的唐朝书法作品被日本留学生、学问僧带回日本,深受日本人的欢迎和喜爱。在向他国传播中华艺术的同时,唐朝对他国艺术也虚心接纳,在乐舞艺术方面,吸收了西域诸国、印度、波斯、大食等国的乐舞理论、乐器、乐舞作品等成就,从而使唐代的乐舞艺术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

——编自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2)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中外艺术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19377月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是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最为严重的一次,但是中国国家和人民却没有被打趴下,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它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层、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是靠国民党、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结合史实,对材料中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195312月,周恩来在同印度的谈判中说:“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6月,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指出这些原则也应该适用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摘编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4)概括材料反映的中国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
7 .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下列对两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简化了税收名目②改变了自西周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③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④是在均田制遭到破坏的背景下实行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2016-11-27更新 | 268次组卷 | 16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社会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社会出现了这些重要新变化的原因。
2023-09-16更新 | 111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元杂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盛行于城乡之间的勾栏瓦舍,反映了市民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广为流传。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主要是(       
A.文化政策的宽松B.文人儒生的推崇C.市民阶层的活跃D.各族文化的交融
2023-09-16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