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27 道试题
1 . 以茶观史,溯往知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开始,茶叶成为汉口商业贸易的龙头。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俄商获准来华贸易。于是,晋商在福建武夷山和两湖地区购买大批茶叶,经水路至汉口集散,再向北经水陆运输至张家口,再由张家口的“外商”运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从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道”。在恰克图贸易开始之际,参与茶叶贸易的华商以晋商和蒙商为主,后来则几乎完全由晋商垄断。晋商在关内的大本营张家口,在明代原属贫瘠荒凉之地,物资稀缺,人烟稀少,但到19世纪时已经成为商贸聚集的重镇。

——摘编自刘再起《晋商与万里茶道》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茶叶市场完全依赖中国的局面结束了。1887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被印度超过,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到90年代,福州、皖南等茶叶产地依托民间力量,相继引进茶叶制造机器,形成了一个建立制茶工场的小高潮。与此同时,较具规模的茶叶改良公司也开始出现。1897年,中国最早的农业科技杂志《农学》创刊。在最初两年里,该刊有关茶叶的奏折文札、茶事报道和国外科技,占据了最大篇幅。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和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减少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而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摘编自李长莉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呈现多极发展的趋势。随着西欧国家的实力开始削弱,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相应地,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一统天下的局面和英国进口大国的地位均发生了动摇。随之而起的是亚非地区的肯尼亚、越南、印尼、乌干达等国的茶业崛起,并成为新兴的茶叶消费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业复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茶叶生产量超过印度,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产茶国。目前,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旺盛,出口贸易在总量上基本保持世界前三的位置。此外,俄罗斯和美国成为新兴的茶叶进口大国。

——据盛敏《千年脉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清代前中期汉口茶叶贸易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挽救茶业危机方面的新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述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多极发展”的成因。
2024-09-1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献通考·职官考》在解释政事堂出现的必然性时说,唐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由此可知,唐初设立政事堂意在(     
A.强化中央集权B.提高中央的决策效率
C.削弱宰相权力D.限制君权的运用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载,中大通元年(529年),南梁重臣陈庆之出使北魏后,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这一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中华文明得以继承和发展B.北方门阀政治盛行
C.华夷有别的心理空前强化D.南方文化日趋没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表中《管子》一书实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派”的文集汇编。据表可知,当时(     

书名

《管子》

内容

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轻重等百家之学。其思想的主流是黄老道家思想, 用道家来阐释法家, 同时积极吸收儒、墨等学派的长处, 将礼义和等级名分的理论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主张礼法结合, 倡导确立严格的等级名分体系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规范。
A.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扩大B.学术活动呈现出合流态势
C.文化重心自东向西转移D.道家思想备受统治者青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明清史籍中可以看到,在当时的江南地区《陶朱公致富奇书》等商人书,《布经》等工艺书逐渐成为民间的普及性读物,许多人读书也并非为了获取功名,而是为以后从事工、商、医(生)、幕(友)、讼(师)乃至农业等工作做准备。这可用以说明(     
A.工商业经营面临抑商政策的挑战
B.八股取士削弱了科举制的功能
C.精英群体积极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D.社会发展为择业提供更多选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安徽郎溪县磨盘山文化遗址的早起阶段(距今约6200—5300年)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其中渔网网坠所占比例很高,猪、鱼等仿生形器物独具特色,水稻、莲子等植物遗存和鹿、野猪等兽骨、螺壳等动物遗存的空间分布广泛。据此可知,磨盘山的先民们(     
A.生活平等而富足B.深受良渚文化影响
C.生计方式多样化D.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7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说明它们如何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2024-09-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内地贱菲无足重轻之物,载至番境,皆同珍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艺,以及女红针凿,皆于洋船行销……”闽、广海商这种商业活动(     
A.冲击了沿海的经济结构B.促进了海外白银的流入
C.推动了沿海经济的分化D.增加了政府的税赋收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元时期,中国海外拓殖事业发展迅速,发展大规模海外贸易的物质基础已经形成,掌握中国商品和中国商船的中国商人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角。同时,朝廷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海外华商网络初步形成,海外华人已开始有自己的集中聚居处,而且规模可观。这是因为(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大规模商品出口成为可能
B.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为海上贸易提供了便利
C.宋元政府为开辟财源实行完全的对外开放政策
D.宋元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突厥犯塞,吐谷浑寇边,军旅数起,转输劳敝,隋文帝令朔州总管赵仲卿于长城北大兴屯田,以实塞下,又于河西立堡,营田积谷,“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隋朝政府首设官营屯田,极大缓解了军需矛盾
B.隋朝时官办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C.官营屯田的设置极大缓解了中原内地的运输之劳
D.官营屯田是隋唐边防稳固、丝路畅通的物质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