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僧一行,唐代僧人,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同梁令瓒和工匠们,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一行还设计了一种叫作复矩图的仪器,并组织大规模的测量活动,测量地点北到铁勒曰纥布(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林邑(今越南中部)等十三处,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科学测量。开元九年(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后来一行修订成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末吸收西洋历法才有所改变。

——据朱绍侯等著《中国古代史》整理

材料二   唐代,中国与西域(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各国、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   公元816年,淮西战事刚一结束,宪宗就下诏天下,在社会上兴起了佞佛崇道的风气,佛教势力迅速膨胀。《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亲自派人迎接佛骨,历时一个多月。据统计,中唐时期,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

——摘编自曾绍发《浅议韩愈反佛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僧一行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排斥佛教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91次组卷 | 59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册预习卷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背景是指与历史现象具有直接性和相关性的历史事实。据此,从孔子年谱中分析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指孔子年谱的部分内容
年份年龄大事记
前5484岁在鲁,齐国大臣崔杨弑齐庄公
前51735岁离鲁去齐,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
前49359岁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A.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的反映B.面对“礼崩乐坏"局面的理性反思
C.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体现D.打破“学在官府"教育格局的表现
4 . 1415年,东非麻林国遣使献麒麟于中国皇帝,轰动京师。这件外交佳话的背景是
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B.郑和下西洋,发展了中国与非洲的交流
C.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D.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儒家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下列关于儒学复兴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背景是从三国到隋唐儒家思想日益僵化,其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学派的冲击
B.目的是重建儒学价值观,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C.运动中产生了诸多学派
D.“程朱理学”是唯一学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是12世纪宫廷画家刘松年的《皇宋中兴四将图》,该画的创作背景是
A.陈桥兵变B.丝路复兴C.两宋易代D.王安石变法
7 . 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A.北宋时财政人不敷出,导致积贫
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外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8 . 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谈教育者,示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

材料二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①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②20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

——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
(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1-04-18更新 | 119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2015年10月普通高中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9 . 隋唐政治制度的创新、完善和进步,是中国古代治理智慧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期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

——摘编自韩昇《“三省六部制”从制度上避免腐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科举制确立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选官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中“这套制度”是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政治运作的主要特色。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代封建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因素。
10 . 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2020-11-26更新 | 575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