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自古一统之世,车必同轨,书必同文,行必同伦。今则器用各有宜,不必同轨也;文字各有制,不必同文也;国土各有俗,不必同伦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行不同伦,而一统之大,未有如今日。

——《全元文》第14册《卷477·吴澄五》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贯通,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8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14更新 | 294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137次组卷 | 9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北京专用)01
4 .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④“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年来,植物考古被运用到红山文化晚期的一些遗址中:在兴隆沟植物浮选工作中,发现较少的碳化植物种子,其中榛子、核桃等坚果类种子居多,粟和黍的发现数量很少;而在稍晚的哈民忙哈遗址中,发现有粟、黍、大麻、藜、大籽蒿、蕤核等碳化植物种子。这两个遗址的植物浮选结果说明红山文化晚期(     
A.仍居母系氏族社会B.原始农业起步较晚
C.生产生活稳步推进D.处于采集渔猎时期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2年秋季,考古学家在发掘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时发现该遗址前后两个时期之间存在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城的废弃、红陶缸祭祀的消失、丧葬习俗由土坑整穴墓葬变为瓮棺葬,陶器的变化等。考古学家根据历史、地理信息,结合“禹征三苗”的先秦文献,推断这一考古文化巨变是“禹征三苗”的大规模激战所致。由此可以分析出(     
A.出土文物的“废弃”和“消失”削弱了其研究价值
B.“二重证据法”须结合逻辑推断才能得出合理结论
C.考古发掘的文物史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文献记载
D.考古发现遗物遗迹的变化会影响历史研究的结论
2024-05-09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族地区的直辖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D.开始建立蒙古族地区与中央的政治联系
2024-05-08更新 | 324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选项中,对三种模式认识最准确的是(     

注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注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个王朝时期的某个民族”。
A.少数民族加速汉化,统一了中原内地B.少数民族内迁,促进国家统一
C.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战争频繁,导致民族关系紧张
2024-05-08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出秦朝(     
A.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严密高效的行政管理D.文官政治的确立
2024-05-08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