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山东地区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古代哪个时期对山东地区的管辖?从中概括所采取的行政管理制度并简述造成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地区管辖的?元朝为什么实行这种地方行政制度?
(3)结合材料简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历史作用。
2021-12-0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地理分布特点和对西周政治的影响。
(2)材料二中,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及特点。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3 .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下列史实不是反映这一历史趋势的是
A.牧野之战B.诸侯争霸C.三家分晋D.田氏代齐
2020-02-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历史地图是依据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等的分析研究绘制而成。


(1)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四幅地图(局部)对应的朝代及地方行政制度名称。
图片序号图1图2图3图4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2)图3所示制度的弊端后来通过一项措施的实行得以解决。结合所学,写出此项措施的名称。
(3)请按朝代先后顺序将四幅地图排序,并结合所学归纳其体现的总体趋势。
2020-04-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考古学家在山西省侯马市发掘的春秋晚期玉片,玉片上用晋国官方文字记载了卿大夫间订立盟约,共同讨伐敌对贵族,处置土地、财产、人口等内容。下列对其史学价值认识正确的是(     

①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制度提供直接证据②能够佐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观点
③为研究春秋时期文字历史提供实物资料④反映了当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9-03-3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历史地图是依据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等的分析研究绘制而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四幅地图(局部)对应的朝代及地方行政制度名称。

图片序号图1图2图3图4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2)请写出为解决图3所示制度隐患而采取的措施。
(3)请评价图4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归纳以上四幅地图体现的总体趋势。
2019-01-01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会盟
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
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
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8 . 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

材料一

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

1)①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②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材料二

“世界史”和“全球史”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两种不同视角。严格意义的“世界史”在人们具备全球性地理知识后就出现了。它以政治、军事和外交为框架,把各区域、国家、民族的历史简单拼凑在一起,近代欧洲的发展使得众多史学家把欧洲视为先进和文明的样板。“全球史”出现于20世纪后半期,是当代全球化趋势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映。它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之间的差别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倡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肯定所有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材料三

截止至20世纪末,关于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起源
全球化500从新航路开辟算起
全球化150从工业革命的传播算起

2)①依据材料二,比较“世界史”与“全球史”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同点。

     ②阅读材料三,表明你赞同哪种观点(也可提出新观点),并运用“全球史”的视角简要说明。

材料四

在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占据主要地位,君臣纪传构成史书的主题内容,儒家思想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统治者读经书和史书,“经则守之而治身,史则考之而应变”。

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出现了新变化。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传统史学存在“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等弊端。社会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对边疆地区和世界历史的研究日益增多。进化论、唯物史观等先后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许多史学家编写历史教科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批史籍整理出来,历史读物出版繁荣,史学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除坚持唯物史观外,西方社会学、统计学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经济史持续成为研究热点,“现代化”等问题成为研究的新领域。

3)阅读材料四,对中国史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5-13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这主要反映了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分封制度逐渐崩溃
C.华夷秩序最终确立
D.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10 . 宗法制与宗族管理。

材料一   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

——摘编自李龙、李策《中国古代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代宗法制与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特点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