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证券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黄宗羲在对儒家政治理想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哪些新的制度构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黄宗羲的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推翻了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2021-05-2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地方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
2019-09-26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左传·定公》记载,周初曾经俘虏了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见下表
姓氏长勺
职业绳工酒器工陶工马缨工锉刀工、釜工篱笆工
这说明当时
A.姓氏与职业具备了必然联系B.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合一趋势
C.手工业生产已出现专业分工D.职业和身份已形成世代相传
4 . 观察如图,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政治史发展的趋势是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B.统治中心从西北向东南迁移
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2020-04-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这说明战国时期
A.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B.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
C.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D.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分析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7 .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王室衰微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D.土地私有制发展
2016-12-12更新 | 1228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
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
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
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
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认同发展
2023-12-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A.解决了贵族内部的权力矛盾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D.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2023-11-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