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代亲属制度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其亲属称谓中常带有伯、仲、叔、季等区别字。对此,《白虎通义·姓名》总结道:“称号所以有四何? 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长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该制度(     
A.冲击了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B.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团结
C.解决了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D.构建起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2024-03-28更新 | 453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周封建不断拓展B.家国同构开始显现
C.君主专制已经出现D.土地国有得以实行
2024-02-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这一变化反映出(       
A.王室权威荡然无存B.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C.宗法制已难以为继D.分封制在不断瓦解
2024-01-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朝时期,周边的方国与王国“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西周诸侯国经由天子“授民授疆土”而建立,实行与西周王朝统一的社会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       
A.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B.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C.承认诸侯有一定的自治权D.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代,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之间往来时会有“辞玉”的举动。“辞玉”大多是诸侯之间的聘享之礼,表明两国之好,当礼毕后还会把自己的挚玉还礼给对方,称为“还玉”。周代这种做法(       
A.消除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有利于分封制度的推行
C.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D.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6 .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2023-12-24更新 | 78次组卷 | 172卷引用: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这反映出西周相对商朝而言(     
A.政治疆域概念日渐清晰B.王位继承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皇权呈现愈加强化趋势D.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2023-12-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023-11-13更新 | 1007次组卷 | 174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9 .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出现一定的人物形象。如图所示,西周中期以前,人物周身添加了大量的神秘纹样,表现为一种夸张且神秘威严的形式。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上的人物形象没有了之前的狞厉,逐渐表现出写实主义风格。这一转变反映了商周时期(     

人头銎内钺·西周前期                                画像铜壶(局部)·春秋晚期
A.民本观念逐渐成为主流B.人与自然关系愈发消极
C.理性的思想因素有所增长D.社会矛盾逐渐走向尖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在“封土建国”“主权分散”含义上,中国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度”(feudalism)有形貌上的类似之处:土地、人民和权力被层层分封;有采邑(领地)的世袭贵族,对上面的王者(领主),既承担军事及财赋义务,又具备政权独立性;对下面的采邑内的附庸,则是政治、经济上的主宰者。但二者的结构和宗旨又存在明亚差别。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西周的分封制,是作为军事征服者的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封赐给子弟及功臣,臣属继续往下作“次分封”,领主与附庸间没有契约可言,而是通过血缘纽带及血亲伦理实现领主对附庸控制的“宗法封建制”。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考论》

材料二   4至5世纪,当时的中国与罗马帝国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同时面临中央政权衰落和遭遇周边族群大规模冲击。在中国是匈奴、鲜卑、羯、氏、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在罗马,是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但相似的历史轨迹,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根据材料, 归纳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似的历史轨迹,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的史实。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历史上现象相似结果却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