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传说黄帝时期有人“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支)”,以“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夏朝后期有很多王以日干为名;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干支象形,商王也多用天干为代号。这说明(       
A.先秦时期对天文星象有初步认知B.古代君主重视记录物候气象变迁
C.中国传统纪年法的发展一脉相承D.生肖与星座影响了古代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商朝末年,商王广泛开展赐贝活动,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史载“甲寅,子(族长)赏小子(分支族长)省(人名)贝五朋,省扬君赏”。这旨在(     
A.完善礼乐制度B.巩固宗法制度
C.维系政治秩序D.推动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将被征服的方国和族群在政治上卷入周的管理体系中,使得原先以血缘为族群壁垒的状态被打破。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非周族群的“小我”力量逐步弱化。这说明西周时期(     
A.通过分封制推动了政治认同B.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
C.运用礼乐文化加速民族交融D.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4-03-25更新 | 405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2023-12-24更新 | 78次组卷 | 17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图1为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它与图2安徽阜南出土(属于商文化前中期)龙虎纹青铜尊高度相似,据此可知(       

        

A.不同地区文化存在交流B.三星堆文化由商人创造
C.巴蜀成为商人统治区域D.礼乐制度得到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023-11-13更新 | 1007次组卷 | 17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24中学等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尚书·召诰》载:“王(周成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这体现出西周治国思想(       
A.摆脱了神权统治色彩B.摒弃了原始民主传统
C.蕴含有以民为本意识D.吸收了儒家政治理念
9 . 下列史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殷墟出土制有文字的龟甲               司马迁撰写的 《史记》

材料一   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
(2)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