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30次组卷 | 109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论语·子张》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如此,技术的体悟之“道”又与先秦儒家人生修行之“道”“合一”,继而引申出“技亦以致其道”。儒家的这一思想(     
A.彰显了人文主义情怀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3 . 《商君书》载:“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由此可见,商鞅主张(     
A.顺时而变B.效法古代C.拘守现状D.厉行法治
2024-01-28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墨子多次提到,衣、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喜福厌祸、欲生憎死都是人的共性,墨子认为达到人的欲就是福,达不到就是祸。据此可知,墨子(     
A.承认人的自然属性B.注重社会自由平等
C.维护底层百姓利益D.萌发近代人文精神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齐桓公召集诸侯“葵丘会盟”,签订了五条盟辞。其中第五条规定:诸侯国之间要保持黄河下游通畅,各诸侯国对黄河河道和堤防要实施统一管理,不要人为修筑不合理的堤坝。这反映出(     
A.会盟主要维护齐国利益B.齐国建立中原军事同盟
C.黄河流域得到有效治理D.争霸战争威胁各国生存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树起“学而优则仕”大旗,孟子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则坚守兼爱、非攻的立场。这表明他们(     
A.以维护礼乐与王治为己任B.主动顺应社会与时代之变
C.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D.政治立场和主张渐趋一致
7 . 如表关于不同人物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反映出(     
班固(汉)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赵蕤(唐)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
毛泽东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A.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评价必定矛盾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阶级立场、时代背景等影响评价结果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8 .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与爵位;主张“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这主要反映出(       
A.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B.封建制度的确立具有必然性
C.各国相争以揽人才为核心D.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受到打击
2024-0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商鞅、吴起、李悝分别在秦国、楚国、魏国变法。这些变法(     
A.宣传了儒家思想B.成为各国争战的根源
C.加速了社会转型D.强化了传统贵族地位
2024-01-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庸客”,《韩非子》中就有主人以美食、钱币等招募“卖庸而播耕者”的记载。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分封制趋于解体B.郡县制得以推广
C.井田制遭到破坏D.宗法制逐渐强化
2024-01-22更新 | 567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热身卷(山西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