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这些认识(     
A.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B.有利于强化专制集权
C.强调当政者应以身作则D.体现了仁和礼的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和老子都标举“道”为审美的本体。孔子说的“道”是指“先王之道”,即“伦理之道”,也就是善。老子所说的“道”,不是伦理之道,而是自然之道。这表明孔子和老子
A.人生追求大不相同B.生活时代背景不同
C.赞同人们顺天有为D.认同君权神授思想
3 . 公元前8~前3世纪,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
①美德即知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认识你自己”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商周历史文化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16-11-27更新 | 3391次组卷 | 135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