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阐释“孝”的问题时,孔子认为,光对父母赡养还不够,“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论及祭祀之礼时,孔子认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据此可知,孔子强调(     
A.恢复周礼B.有教无类C.家国一体D.道德自觉
2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2023-08-17更新 | 1631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B.关注社会秩序和稳定
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2023-07-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孔子说:“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自汉代起,“祖功宗德”成为历代帝王庙号制定的基本原则,但“曹魏有三祖,朱棣为成祖,福临(清顺治帝)为世祖、玄烨(康熙帝)为圣祖”的现象也曾频频出现。这说明庙号的制定意在(     
A.凸显专制皇权的威严B.传承儒家的礼乐制度
C.塑造君主的开明形象D.彰显以德治国的理念
5 .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孔孟的思想和主张(     
A.深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B.体现了民本思想
C.均记述在《论语》一书中D.借鉴了道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奴隶主贵族统治衰落,地主阶级兴起,针对这一情况,老子主张(     
A.“克己复礼为仁”B.“制天命而用之”
C.“为无为,则无不治”D.“刑过不避大臣”
7 . 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以鲁国为中心,儒家向晋、卫、齐传播,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       
A.国家政策影响文化发展B.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C.诸子学说带有地域特点D.区域文化走向交流与融合
2023-07-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针对礼乐崩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主张(     
A.尊崇儒术,表章六经B.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B.“相生相胜”C.反对苛政D.“兼爱”“非攻”
2023-07-10更新 | 3192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楚简本《老子》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与今通行本《老子》有很大差异。例如通行本十九章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楚简本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如果这里不是抄写上的错误,那就是一个摇撼我们传统知识的大信息。据此可知(     
A.历史解释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B.历史文献只有与考古发掘结合才可信
C.史料价值取决于史料产生的先后D.历史信息可能随着新史料发现而变化
2023-07-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