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春秋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观点,该思想家亦主张(       
A.为政以德B.相生相胜C.小国寡民D.隆礼重法
2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下列言论中能体现儒家思想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C.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D.夫木生火,火克金,五行之气,自然之理
2023-12-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592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说明他们都(     
A.努力恢复西周政治秩序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2023-11-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并强调“礼乐不兴”最终只会“民无所措手足”。墨子认为:“为乐”只会使“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并指出:“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二者对“乐”的不同认识主要原因是二者(     
A.阶级立场的差异B.时代背景的不同
C.人生经历的迥异D.治世理念的分歧
6 . 以下主张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据此可知,老子的哲学思想追求(  )
A.天人合一B.兼爱非攻C.为政以德D.革故鼎新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   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2)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三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2023-10-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   


材料四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ト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为解决“人事问题”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简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2023-10-18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时代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起用文学儒者至数百人,实现了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汉武帝大举贤良文学之士,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以贤良身份,就汉武帝捉出的命题发表对策,讨论成就治世的策略。齐地儒生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升迁为天子信用的重臣,相继任博士、太常、御史大夫、丞相并受封平津侯,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矣”。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为解决“人事问题”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春秋时期相比,西汉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3-10-13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