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孔子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为基础,但其本质上是让君主“爱民”,即“为民做主”,而不是“由民做主”。 据此可知,孔子的民本思想(     
A.带有虚伪性B.体现阶级性C.具有空想性D.缺乏操作性
2023-12-21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受教育的对象应该不分高低贵贱和贫富差别,但为了养家糊口,孔子对他的学生还是收了一定的“学费”。他收的“学费”主要是(     
A.货币B.粮食C.布匹D.肉类
2023-12-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如表可知,当时(     
代表人物学派治国思想
孔子儒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
商鞅法家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君臣共操),二日信(君臣共立),三曰权(君所独制)。
A.儒家讲究诚实守信B.法家适应各国需要
C.各派探索治国途径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2023-1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表中的言论(     

言论

出处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A.强调个人道德修养B.催生仁者爱人思想
C.反映社会道德失序D.标志人文主义产生
2023-11-1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关于老子和道家,教材的叙述是老子为“春秋后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观点主要“见于《老子》一书”。但有学者说.“关于老子其人,记载歧异……其生活年代可能与孔子同时,但现在所见托其名的《老子》一书则写成于战国时期,有关思想观点的形成要晚于儒、墨学说”,由此认为,道家思想真正产生于战国时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于有争论的历史观点,需要考古学的进展来证实与证伪
B.教科书的权威性大于学者的观点,故应以教科书的观点为准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澄清
D.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避免价值判断
7 . 据史书记载,孔子曾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一生遍及卫、陈、鲁、宋、郑、蔡、楚诸国。而先秦时期的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是著名“游士”。由此可见,当时(     
A.社会阶层流动加速B.诸侯争相招揽人才
C.学术文化十分活跃D.诸子百家积极入世
2023-07-1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

材料二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摘编自《礼记·中庸》

材料三   希腊先民将“再过器不及”雕刻在德尔菲神庙。毕达哥拉斯《的前580—的前500)的专著《金言》载:“一切事情,中庸是最好的。”其建立的学派对于数字和音律都讲求和谐平衡,将世界看成相协的整体。赫拉克利特(约前544一前483)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对立中,世间万物保持和平发展态势的根源是“和谐”,“和谐”使对立面在斗争中得以向前推进。

——____摘编自王蕊《先秦儒学与古希腊哲学中庸观比较研究》

材料四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指出:(社会地位)过贵、过富的人和太贱、太穷的人都不符合中庸的原则,都不能顺从理性的指导。社会中,极富和极贫各趋极端,他们远离中庸,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极富阶级是寡头势力,他们本性狂暴,只愿发号施令;极贫阶级是平民势力,他们认为一事相等则万事都应相等,提倡绝对的民主和自由;唯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亚里士多德把中庸看作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他认为,富人拥护寡头政体,穷人拥护平民政体,中产阶级最具中庸的美德,最能顺从理性而不趋向极端。

——摘编自王岩《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论》


(1)从内容及思维方式等层面,比较先秦儒学与古希腊哲学中庸观的异同。
(2)简述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形成的背景,并简要评价这一思想。
2023-04-20更新 | 31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鲁国定公执政,公室益微弱,定公患之,问政于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也曾回答他人对于“臣”的疑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表明,孔子推崇的君臣之道是(     
A.尊君卑臣B.各尽其分C.君弱臣强D.平等共治
2023-01-10更新 | 352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3(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     
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
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
2023-01-09更新 | 867次组卷 | 15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