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B.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C.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D.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2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2016-11-27更新 | 1420次组卷 | 5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高三历史复习限时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胡适认为:儒字即“懦”,儒者是西周统治下的殷商旧邦知识分子唯唯诺诺,苟且偷生的写照。然而,自孔子之后,儒家不再是懦弱的代名词,而是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一族。以下各项言论中,不符合胡适这一观点的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