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021-01-02更新 | 1025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2
2 .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嘛。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儒墨法道B.道儒墨法C.儒法墨道D.道墨法儒
2020-12-21更新 | 258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6届湖北保康县一中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观点
A.开启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与当时政治生态的失序有关
C.突出了“隆礼重法”的理念D.认为天命要重于先祖和君师
2020-12-20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术者,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责实”,“而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该学派(     
A.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B.主张“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D.推动了古代思想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韩非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了(     
A.世卿世禄制度渐趋崩溃瓦解B.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法家思想成为战国主流思想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6 . 先秦一思想家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即人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主张
A.儒家思想影响力很小
B.推崇以德治民的心治社会
C.外儒内法的理论体系
D.法治比礼治更加公平简明
7 . 春秋时期史书《左传》曾有记载:“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这表明当时
A.天命观左右人们的思想观念
B.利用天人感应思想巩固统治
C.社会秩序混乱促进神灵崇拜
D.中国人文理性思想已然萌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且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这反映了秦的治国理念具有
A.功利实用主义倾向
B.开拓创新精神
C.极其鲜明的开放性
D.悦意进取意识
9 . 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2019-05-29更新 | 22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年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9月摸底历史试题
10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019-03-19更新 | 13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