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韩非子·说疑》中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将尧、舜、禹之间的权力转移描绘成激烈斗争的结果,从侧面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A.君主要加强集权统治B.通过臣弑君实现权力转移
C.尧舜禹时期礼崩乐坏D.以法为工具有效控制臣民
2023-11-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记载,“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也有“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之说。墨子也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论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认为礼的运用王和谐,认为先王的治国之道是最好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目,冲气以为和”,认为和谐的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指天体运行是没有终止的,不因外界事物干扰而屈服,君子也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永不停息。《孟子》记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精神。

——摘编自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材料二   国传统文化发展到近代不得不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中国的大门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打开的,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时人一时难以阻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讨伐声中,匆忙转向新文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急迫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近代危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文化批判的功利色彩较浓,文化自觉运动的参与者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对传统文化简单否定的倾向。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鸦片战争后的民族救亡,是循着“利器”到“改制”和“化教”的程序进行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变革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只有西方文化才能拯救民族危亡”的简单思维习惯。

——摘编自蔡雅娟《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哲思想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3-09-27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综合检测(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 . 周公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云:“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由此可见儒家(     
A.试图复兴周公政治理论B.公认周公是儒学开创者
C.肯定周王朝的统治制度D.认可周公对儒学的奠基
2022-08-2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由此可知( )
A.百家争鸣局面结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B.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
C.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D.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2020-11-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史书《左传》曾有记载:“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这表明当时
A.天命观左右人们的思想观念
B.利用天人感应思想巩固统治
C.社会秩序混乱促进神灵崇拜
D.中国人文理性思想已然萌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某古典文献中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等记载。该文献是
A.《论语》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8 .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2016-11-18更新 | 880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