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09次组卷 | 7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五次质量检测(1月)历史试题
2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2023-01-14更新 | 143次组卷 | 6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这表明二者都
A.主张以德治国B.倡导规范统治者的行为
C.主张限制君权D.竭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分化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期望“以其学易天下”,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诸子百家相互诘难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2020-06-15更新 | 252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五次质量检测(1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体现入世精神
B.主张中央集权
C.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6 . 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韩非子荀子
B.韩非子商鞅孟子
C.荀子商鞅老子
D.墨子韩非子荀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