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

材料四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归纳“新法”的主要内容。
2023-10-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言论,这说明儒家(     
A.社会责任感强B.主张社会变革C.崇尚舍生取义D.推崇伦理道德
2023-10-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针对当时出现的见利忘义、义利关系混乱、以利害义等不良社会现象,从治国之道的角度提出了具有独特内容的以义统利的理念。在荀子那里,义与利是人们社会生活必然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好利是人的天性,所以求利主要是以个体为承担主体的,是所有个体的行为。荀子认为社会公职地位的分配不应该靠个人的出身,而应该取决于个人遵循礼义的情况。荀子把以义统利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他认为,只有用义的要求作为标准,用义先于利的原则来引导,个人才既能够实现义,又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安全生存,这样才能够维护国家的稳定。

——摘编自刘敬、鲁张彬《荀子的以义统利治国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义利关系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代表,认为“义”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正义,“义”的理念贯穿于《墨子·贵义》全篇。“利”是天下之利、他人之利、自身之利,墨子站在小生产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义利并重的伦理原则。面对时局,墨子提出了“利天下”“利人民”的言论。《贵义》篇中强调“万事莫贵于义”“义贵于身也”,即在万事万物中“义”是最宝贵的,甚至比肉体和生命还重要。墨子还认为发展生产,为民兴利才是出路,他十分反对重农抑商,墨子在《贵义》篇中还提到“利”的最高追求就是“兴天下之利”。

——摘编自苗新雨《义利并重:论墨子之义利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义利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义利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荀子相比,墨子义利观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从先秦义利观中得到的启示。
2023-10-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选科调考历史试题
4 . 在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中,某位思想家虽然在后世受到一些正统儒家学者的非议,但他礼法并重、德主刑辅的政治思想,实际上成为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君主专制王朝的治国基本原则。该思想家应是(     
A.庄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并说出其各自所代表的是哪一学派?
6 .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
2023-10-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疆域扩大的同时,人心统一大业却一步未进。他开始重新审视这群在民间极具影响力的东方学士,他意识到,可能正是由于东方学士们的反秦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才使得民心统一举步维艰。于是他采用了李斯的建议,以图加速民心归附的进程。历史证明,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迎来惨痛的失败。三年后,嬴政病逝于沙丘平台宫。他的“统一”大业,也就至此终结。顺便一提,继承始皇帝遗志的,正是后来创立汉朝的刘邦。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里的“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是历史上的哪个事件?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诸家之学,并起争鸣”时,写出两个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023-10-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思想流派纷呈,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派别是(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吕氏春秋》有言:“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D.“尽地力之教”
10 . 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A.人生经历的迥异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D.所处时代的差异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