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3-12-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有学者指出,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哪怕遭逢外来异质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观点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2023-12-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往往称男子为士,但是,在更多场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所指的士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担当一定职务的特定阶层。士首先是从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显贵身边的亲兵蜕变而来。进入阶级社会后,原来的显贵亲兵蜕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成员——士,基本保留了其武士的身份,从其学习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四科为军事科目即可看出。但春秋后期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国”“野”界限的消失,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动,宗法制动摇,战争形式的改变,再加上私学兴起,士阶层的成分、地位和作用了很大的变化:首先,除原先存在的一批士外,还出现了一批新士,他们不受宗法支配,有些士抛弃了“不臣二主”的信条,这样就产生了一批游士。他们本无定主,除包括纵横家之流的政治掮客和知识渊博的文人学士外,还有一批为当权者作爪牙的“食客”,有鸡鸣狗盗之徒,有屠夫、博徒、力士、卖浆者流以及隐士、任侠之辈。其次,由于私学兴起,从士队伍中开始分化出来一批专门从文的文士。如儒墨道法等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文士,他们都有较高的知识和才干,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佼佼者。最后,士的地位崛起,变为士大夫阶层。有些士游学致仕,有些士富有了,而且握有权势,他们都由士而变为官僚,有一部分士向封建士大夫演化。总之,士阶层在我国奴隶社会以及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詹子庆《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历程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故“亲亲而仁民”;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 夫人之所有也”,故“治民无常,惟治为法”。他们思考的出发点是(     
A.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B.重构秩序的人性判断
C.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D.治理国家的策略要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761次组卷 | 21卷引用: 福建省安溪龙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直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中华文化形成的黄金时期。请你任选一家学派,拟充当该学派的发言人,宣传本学派的主张,并集中批驳另一家学派。(要求: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在诘难争鸣中也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特点。下列主张能体现该特点的是(       
A.“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11-2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学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上述至少5个关键词,以“变革与争鸣”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11-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劓、剕、宫、大辟

——《五刑》


注:指殷周时期的墨(刺刻面、额,染以黑色)、劓(yi,割鼻)、剕(fei,割脚)、宫(阉割生殖器)、大辟(处死)等五种刑罚。
材料二英布秦时犯法受黥刑,故又称黥布。

——根据《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整理


注:黥qing,古代一种刑罚,又称墨刑,在犯人脸上刻字并用墨染黑。
材料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礼记》

材料四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尚书·尧典》


百姓,百官族姓也。

——《毛诗故训传》


注:百姓指贵族。
史学想象力是指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历史学家进行历史推理和解读的重要工具。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当拥有的史料不完整和有限时,就需要通过史学想象力来填补这些缺失的部分。假设你正在研究墨子的生平,请结合以上材料,发挥史学想象力,对墨子的出身作出判断,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判断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字数200以内)
2023-11-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西岐周军推翻了当时的殷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结束了五百年的商朝统治。1917年,王国维在其《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中国政治、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在他看来,“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后来又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殷周之变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开始,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而且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等


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对材料观点可赞成、可否定,也可另有观点;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2023-11-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含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