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大禹躬行此道, 他深知“ 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禹“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使饥   者得食, 寒者得衣, 劳者得息, 乱者得治 ’。”他“兼爱天下之百姓 ”,“遂得光誉令问於天   下 ”。

——摘编自(清)孙诒让《墨子间诂》(清代《墨子》校勘大成之作)

材料二   治国之道,去害法者,则不惑于智能,不矫于名誉矣。昔者舜使吏决鸿水, 先令有功而舜杀之;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以此观之,先令者 杀,后令者斩,则古者先贵如令矣。 ……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 《韩非子·饰邪》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墨家和法家眼中禹的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墨法两家对 禹形象认识差异的影响因素。
(2)指出上述材料对研究禹的形象的价值和不足。
2023-11-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派针对社会现实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学派被后人评价为“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该派学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023-11-08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位于殷墟以北15公里),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时任邺令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习俗,实际却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漳河;战国中期孟子与梁惠王谈论行政之道时,讲:“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        
A.儒家民本重民思想已经出现B.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理念遗存
C.国家治理的理性化价值取向D.官僚政治与民间传统的碰撞
2023-11-04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先秦时期,儒家以仁义而尊圣,道家以自然无为而崇圣,墨家以事功原则而希圣,法家以专制暴力而扬圣。且各家都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这反映了诸子百家意在(  )
A.推行仁政理念B.重建社会秩序
C.完成思想统一D.发展理论体系
5 . 如表是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思想家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
“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侵,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荀子
A.国家统一趋势明显B.阶层流动性加快C.主体意识走向觉醒D.尚贤观念的强化

6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A.有助于文化认同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825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8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墨子等在各自创办的私学中自由讲学,教学方法都自成一家、各具特色;教学内容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并通过他们使之更为广泛地传播。这表明当时(     
A.思想家与教育家合二为一B.有教无类成为思想家的教学共识
C.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D.士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2023-10-09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高楞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墨子认为“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一里之人必须“尚同”于里长,以此层层上推,天下之人必须“尚同”于天子,甚至要做到“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这表明墨子(     
A.背弃了农民阶层的利益B.支持君主的独裁统治
C.吸收了法家的学说理论D.具有浓厚的集权偏向
10 . 《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如表中论述体现了(  )
著作相关论述
《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吕氏春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中央集权的最终确立B.社会转型的诉求
C.诸子思想的完全统一D.君主专制的意义
2023-09-21更新 | 203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