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下列主张反映这一社会状况的是
A.克己复礼B.道法自然C.制天命而用之D.以刑止刑
2020-06-08更新 | 763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学派与图中地域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2019-01-30更新 | 4678次组卷 | 1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18-11-30更新 | 1518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1-15班)历史试题
5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33次组卷 | 138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018-06-09更新 | 530次组卷 | 7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指出东周初始,“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观念逐渐衰落,中原大地处于无政府状态。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春秋战国时局的变化说明
A.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变革B.“以德为本”的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法家思想的诞生是时局变化的必然D.平民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