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018-06-01更新 | 5653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认为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晋国韩献子说:“国饶,则民骄佚”(《左传·成公六年》),申叔时认为“民生厚而德正”。这表明当时
A.认为道德起源于天命
B.人们已经区分了天道与人道
C.重义轻利是主流思想
D.社会经济对道德有制约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材料中的主张与下列各项相符合的是
A.依法治国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兼爱”“非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
2018-05-01更新 | 528次组卷 | 16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
5 .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赞同此话的有可能是
①商鞅
②韩非子
③李斯
④庄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 《论语·学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体现的孔子主张有
①天人感应
②德治
③以礼治国
④以法治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A.孔子B.墨子C.韩非D.老子
2018-04-08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
2018-03-05更新 | 42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B.“行仁政,民之悦之”
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燔诗书,游学之人
2018-01-19更新 | 36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