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其中李悝成为法家著名的改革家,吴起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田子方、段干木具有道家思想,禽滑厘是墨家巨子,公羊高、谷梁赤注重研究儒家的《春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     
A.诸子百家思想同源异流B.士人热衷于创立学派以标新立异
C.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儒学深刻影响统治者的执政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对于魏、齐等大国的君主,孟子劝之以仁政;对于滕、宋等小国的君主,孟子仍认为只要推行仁政,便可无敌于天下。孟子“仁者无敌”的主张(     
A.指出了当时富国强兵的途径B.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总结了各国治国理政的经验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实追求
3 . 孟子在《离娄上》中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由此可知,孟子(     
A.认为民众拥护是国家的根基B.找到了当时社会的救世良方
C.强调统治者的道德表率作用D.力图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
2023-05-08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时期韩非子指出:“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韩非子此论(     
A.反映出与道家学派的对立B.体现出新兴势力的价值追求
C.标志着儒法斗争全面升级D.说明变革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5 . 孔子在谈及国家治理时说:“道(引导,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也强调“仁之事者,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这反映出儒墨两派(     
A.具有趋同的价值取向B.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
C.均强调仁政的重要性D.拥有相同的阶级立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以下论述体现了(     
著作相关论述
《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吕氏春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尊崇天子的意义B.诸子思想的统一
C.社会转型的诉求D.中央集权的确立
7 . 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     
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
2023-03-14更新 | 1876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司马迁评价:“孟轲……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据此可知(     
A.孟子仁政理念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
B.孟子仁政思想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C.司马迁认为孟子仁政思想没有价值
D.司马迁批判孟子仁政思想
2023-01-18更新 | 274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忠”这一观念产生于春秋初期;它是规范君主的政治伦理原则,要求君主“忠于民”,具体表现就是“思利民”。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地主阶级诉求得以彰显B.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C.君主专制受到民众制约D.儒学获得统治地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礼原是一个集制度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为一体的社会控制系统,但春秋礼崩乐坏的乱世曾使思想陷入一个迷茫期,“变风”、“变雅”即反映了当时思想的迷茫。但乱世与迷茫又促使哲人们对社会作深刻的思考,酝酿着中国“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到春秋末终于出现了孔子和老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到战国时期,由于列国纷争日益激烈,思想界也进入一个以“强国”为主题的“百家争鸣”时代。

但随着战国后期统一形势的逼近和专制主义的发展,诸子百家也在对时势的调适过程中自发地进行着分化、组合与竞争。其实,诸子表面上高谈阔论,议论是非,其目的多是为了“货与帝王家”,只是各家皆有所长,亦有所短。

——摘编自王四达《周秦的社会变迁、思想调适与中国传统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