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韩非子强调“不务德而务法”,但也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这表明韩非子主张(     
A.刑主德辅B.德主刑辅C.礼法并举D.严刑峻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论语·子路》中说,“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摘编自何杨勇《先秦儒道墨三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贝勒斯是提出学校劳动教育思想的先行者,他认为,必须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他提出要创办工业学校,“工业学校应使富人有利可图,使穷人能过上一种丰衣足食的生活,使青年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亚当·斯密(17231790年)也说:“假使普通人民的儿童有时在学校学习的但于他全无用处的一知半解的拉丁文取消不教,而代以几何学及机械学的初步知识,那么,这一阶级的文化教育,也许就会达到所可能达到的最完善程度。”

——摘编自徐辉《从生产性到育人性: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的劳动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劳动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3-08-29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023-08-14更新 | 1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的士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中是非常活跃、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西周的士,作为下级奴隶主,也要按血缘亲疏来区别大宗、小宗;当时不仅“士食田”“士竞于教”,而且(士)“大抵皆有职之人矣”,其职责包括“传言”和主察狱讼之事等。

——摘编自詹子庆《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士阶层变化的原因。
5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92次组卷 | 13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9次组卷 | 4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荆州中学、荆门市龙泉中学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该学派(     
A.建立初具规模的逻辑体系B.符合富国强兵的时代需求
C.体现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D.强调积极入世的进取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22次组卷 | 7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育英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     
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
2023-03-14更新 | 1924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