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该主张体现了
A.儒家效法先王,实行“仁政”B.法家倡导与时俱进,实行变革
C.墨家向往和平,倡导“非攻”D.道家呼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 .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故明主之行制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材料反映了
A.董仲舒“君为臣纲”的思想B.商鞅“缘法而治”的思想
C.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D.荀子“天行有常”的思想
2020-12-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术者,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责实”,“而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该学派(     
A.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B.主张“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D.推动了古代思想的发展
4 . 荀子认为,有治理国家的人才,没有自行治理的法制。韩非子说:放弃法术而凭主观办事,就是尧也治理不好一个国家;不要规矩而随意猜度,就是奚仲也做不好一个轮子。荀子和韩非子
A.论及治国方略B.主张重视人治
C.倡导礼法并施D.具有法治精神
2020-11-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曰:“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材料二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平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孟子、荀子的共同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这些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6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2)任选材料中的两个人物,谈谈其思想的现实价值。
7 . 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由此可知( )
A.百家争鸣局面结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B.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
C.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D.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2020-11-1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B.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D.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2020-11-01更新 | 270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9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部分写道:“唯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A.诸侯B.卿大夫C.士D.商人
2020-10-12更新 | 21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职教中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给予了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无论是商鞅、管子还是韩非,其基本的治国方略,都可以被称作“刑主德辅”。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与法家具有融合的趋势B.法家思想取得完全胜利
C.德治与法治在实践上的调和D.德治与法治的密不可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