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在研究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思想时指出,这一学派破天荒喊出了平民要求参政的呼声,有利于打破氏族血缘界限,突破旧的贵贱等级观念和传统的亲亲观念。该学派(     
A.提出相生相胜的理论B.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
C.主张隆法重礼的思想D.以法为国家管理工具
2 . 战国时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提倡“兼以易别”。这些主张(     
A.与儒家学派的主张趋同B.由墨家的阶层属性决定
C.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D.是战国兼并战争的先声
2023-02-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的统治方法,就是韩非子主张的法、术、势并用的统治术。秦二世当政时,李斯将其发展为督责之术,使其成为封建独裁和暴君统治的理论基础。这表明秦代(     
A.君权至上局面嬗变B.法律制度条文不断完善
C.国家治理走向僵化D.官僚体制设计趋于理性
4 .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都(     
A.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B.否定传统社会秩序
C.说明复古已成为潮流D.具有强烈民本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司马迁评价:“孟轲……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据此可知(     
A.孟子仁政理念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
B.孟子仁政思想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C.司马迁认为孟子仁政思想没有价值
D.司马迁批判孟子仁政思想
2023-01-18更新 | 27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提出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当时这些主张(     
A.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B.掀起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
C.培育了自强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D.体现了崇德向善的积极社会风尚
7 . 在先秦儒家的圣王叙事中,天命所归是共同特征。孟子说,尧禅让于舜是因为“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商汤“无敌于天下”是因为“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这种叙事反映出,先秦儒家(     
A.倡导“天人合一”理念B.凸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C.深受神话传说的影响D.统一了政治评价的标准
8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2023-01-14更新 | 151次组卷 | 6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他看来,人天生具有的只是身体的欲望和能力,并不存在生而具有的善性,唯一的出路就是赋予礼义法度以强制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在重礼的同时,非常强调法的重要性。”材料中的“他”是“百家争鸣”中的(     
A.孟子B.荀子C.墨子D.韩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下列言论,顺应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的是(     
A.“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B.“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
C.“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