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墨子·尚同上》提出:“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之以为三公……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这反映出墨子(     
A.意图构建分权体制B.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
C.借鉴儒法两家思想D.贤能治国的政治理想
2 . 如果说在周代所设定的礼乐制度之下,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士的游离,带来了变化的可能,其中,《管子》中有一段很直接的描述:“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士”(       
A.秉持积极入世的价值观B.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渴望实现地主阶级统治D.重建起以德治国的理论
2024-04-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新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是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的思想观点。这表明这些思想家(     
思想家言论
孟子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之通义也。
荀子四民分业,交能易作,人载其事, 各得其宜,各安其业,奸巧不生,然后能使,谷禄多少, 厚薄之称, 名实相符, 是夫群居, 和一之道。
A.维护劳动者的权利与尊严B.主张构建阶级差异化的社会分工
C.强调劳动分工的社会意义D.希望借助劳动分工渗透伦理道德
2024-03-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实用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4-02-23更新 | 147次组卷 | 29卷引用:贵州省学校卓越发展计划项目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孟子也有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些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反映了思想家目空一切
C.适应了春秋战国的政治需求D.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气质
2024-01-07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二)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节用而爱人”“藏富于民”,老子提出“爱国治民”的主张,墨家主张“节用利民”,法家主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这些主张(   )
A.彰显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B.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主流地位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诉求D.解决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
2023·河南·一模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A.有助于文化认同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80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贵州、广西、吉林、黑龙江、甘肃五省通用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8 .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023-10-17更新 | 196次组卷 | 117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韩非子认为:“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其意思是“法”一定要让更多的人明了,韩非子意在强调(  )
A.以法治国B.融术于法C.外法内术D.外儒内法
10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