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0 道试题
1 . 荀子开宗明义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应得到矫正,实现“化性起伪(变化先天的本性,只起后天的人为)”。同时他还指出:“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荀子这一观点(     
A.蕴含着鲜明的儒家民本思想B.强调了礼法的教化作用
C.迎合了平民阶层的利益诉求D.旨在构建社会等级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时期, “士 ”是贵族的最低阶层, 有一定数量的“食田 ”。春秋后期, “士 ”大量出现,“士”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士”阶层的变化(     
A.推动了春秋社会的转型B.带动了庶民文化的普及
C.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D.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 . 战国时,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建立一个“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社会,这位思想家主张(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B.“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C.“众不劫寡,富不悔贫,贵不做贱”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023-11-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2023-11-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战国时期,某学派提出“相生相胜”的理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C.邹衍D.墨子
2023-11-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育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 孟子认为“内则父子, 外则君臣, 人之大伦也”; 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 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了两者(     
A.阶级立场的不同B.所处时代的迥异
C.治国理念的分歧D.政治经历的差异
7 . 下表是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论述。这反映了当时(       
孟子定于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吕氏春秋.不二》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
A.统一成为各诸侯共识B.地理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C.人们渴望统一的愿景D.思想领域神秘色彩浓厚
2023-11-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邢台市第一中学图文中心前有一组关于古代思想家的文化柱,其中呈现了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为政以德”“尚同尚贤”“无为而为”“以法为本”,其共同的思想主旨是(       
A.为生民立命B.拨乱反治
C.藏之名山传之同好D.成一家之言
2023-1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夫大块(自然)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先秦时期既表现出善生乐死的超然态度又主张薄葬的学派应该是(     
A.道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2023-11-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能量、信息的各种士人频繁地在各国、各政治集团,甚至各社会阶层之间交换能量、信息,讲学之风一时遍及各国。这一状况在当时直接(     
A.促成了百家争鸣B.导致了诸侯争霸C.影响了士人崛起D.开启了变法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