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札记·儒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永久的影响。

——摘自国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材料三: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潮、资产阶级革派的民主思潮,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众所周知,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革”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

——摘自国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1)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三概述曾有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4)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2 .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以下内容中蕴含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①庄子的《逍遥游》
②朱的《四书章句集注》
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④李贽的《焚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 . 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由此可见当时
A.诸侯争霸日益加剧
B.礼贤下士之风较为盛行
C.民族融合逐渐加强
D.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5 . 荀子主张王道(强调以德服人,主张仁义治国),认同霸道(强调以力服人,主张功利和暴力),认为只有王霸兼用,才可以强国富民,长治久安,两者缺一都会导致亡国的下场。这体现了儒学
A.融合了诸子百家思想
B.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C.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D.外儒内法的思想特质
2019-11-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主张“性本恶”,需要外力教化。这反映出
A.儒家民本思想逐渐缺失
B.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
C.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
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借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韩非子说,人总会自主地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情,好暖恶寒、好食恶饥、好乐恶苦、好逸恶劳等都是人性之常。韩非子的这一言论意在(     )
A.吸收儒家的有益思想成分B.奉劝统治者必须勤勉执政
C.阐明人天生具有逐利本性D.为构建法治理论提供依据
8 . 《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民贵君轻B.公正至上
C.以民为本D.以德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儒墨争雄储道争锋,“这也是-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跨世纪大辩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急剧变化
B.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2019-09-05更新 | 817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