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2019-01-30更新 | 3186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安徽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019-01-21更新 | 126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诸子百家争鸣B.私田大量开垦
C.商人地位提高D.诸侯重视教育
2019-01-18更新 | 188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18-11-30更新 | 1518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顺势而动”的学者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韩非子
6 .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
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
7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29次组卷 | 13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汉书·艺文志·序》在描述杂家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由此可推知杂家
A.从道家发展而来
B.强调天命伦常
C.融合诸子思想
D.主张以德治国
2018-01-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9 .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民生在勤,勤而不溃”;《尚书》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更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中所说的“民生”已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
B.这里统治阶级眼中的“民生”只能是以民众勤劳营生为基本要求
C.材料中“民生”与后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本质相同
D.孙中山的“民生”上升到政治革命的范畴,与材料中民生本质不同
10 .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
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C.认同各不相同的修养方式
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