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研究指出,儒家、道家非是“无生法”的解脱而是“生生法”的成全,儒家所强调的本心主体之自觉与道家注重的天地场域之自然,有利于我们克服现代化之后的困境。该观点旨在强调
A.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儒家“克己复礼”的自律
C.百家争鸣能解决现代化困境
D.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2 .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君权”,后者源于“民权”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都主张无论官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2017-12-24更新 | 442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先秦
3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73次组卷 | 48卷引用:【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荀子在《性恶》中提出了“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他的学生韩非由此提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并要求“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由此可推断出
A.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B.“性恶论”为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
C.儒家思想中蕴含了强权专制的内容D.荀子才是真正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学派与图中地域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6 .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现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7 .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是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2019-10-09更新 | 22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随堂练习题
8 . 《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其寓意主要体现了
A.道家的“无为”思想
B.儒家的“礼制”要求
C.墨家的“节用”倡议
D.法家的“变革”主张
2019-01-21更新 | 223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末小题训 (1)
9 .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诸子百家争鸣B.私田大量开垦
C.商人地位提高D.诸侯重视教育
2019-01-18更新 | 19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十八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10 . 公元前536年,代表庄正醇厚的三代理想的叔向反对子产“铸刑鼎”,认为“礼”的尊严给在于其不成文,让人日用而不知,提出“国将亡必多制”。子产则以“吾以救世”回应叔向的指责。两人争论的实质是
A.要不要铸造“刑鼎”
B.以何种方式“救世”
C.“多制”是否“国亡”
D.“世”需不需要救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