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荀子在《性恶》中提出了“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他的学生韩非由此提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并要求“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由此可推断出
A.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B.“性恶论”为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
C.儒家思想中蕴含了强权专制的内容D.荀子才是真正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2 . 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D.时人从分裂到统一的诉求
3 . 先秦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韩非子主张“因能授官”。以上言论表明
A.百家思想的融合B.三者主张通过选官实现政治平等
C.否定世卿世禄制度D.人才大量出现
2020-08-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
2020-08-04更新 | 253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下第一模块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先秦时,“他们不狩不猎,不耕不织,不农不商,奔走于诸侯……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这体现了(  )
A.宗法制瓦解B.百家争鸣C.私有制兴起D.重农抑商
7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
A.重视道德的作用B.批判商周政治制度
C.具有改革的精神D.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战国时期,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2020-07-17更新 | 43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下列主张反映这一社会状况的是
A.克己复礼B.道法自然C.制天命而用之D.以刑止刑
2020-06-08更新 | 763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