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2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
2020-0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3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韩非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历史上所谓“圣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他意在说明
A.法术势相互结合的必要B.社会进步根源是变法
C.孔子被奉为圣人的原因D.儒家恢复周礼为倒退
5 . 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李悝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由此可见,两人选人标准的相似之处是
A.毋论出身B.军功高低C.品行优劣D.能力大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学派与图中地域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7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8次组卷 | 39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人物分别是
A.孟子和韩非子B.老子和韩非子C.孔子和老子D.孔子和墨子
2020-01-01更新 | 436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札记·儒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永久的影响。

——摘自国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材料三: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潮、资产阶级革派的民主思潮,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众所周知,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革”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

——摘自国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1)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三概述曾有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4)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诸子百家中,他们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