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6 道试题
3 . 荀子认为,“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韩非子则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这反映了两人
A.代表阶级不同B.学术观点统一
C.政治立场各异D.理想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智库”,又称智囊团、思想库等。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执政卿和君子(士)是构成“智库”群体的典型代表,到战国时期则主要包括卿大夫的家臣(稷下之臣)、出身于民间的游说之士和民间教育群体等。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礼崩乐坏的时代景象B.变法改革的社会风潮
C.诸侯争霸的政治现实D.学术下移的社会趋向
5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     
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
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6 .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墨子认为“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利则止”。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利之所在,民归之'”。这反映出(     
A.诸子百家的义利观趋同B.尚“义”成为时代潮流
C.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D.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战国末期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的“大九州说”示意图。《史记》中这样表述:天下由九州组成,每州内又有九州,故共有九九八十一小州。九州外由裨海即小海环绕,州与州之间不相连。中国为其中之一,叫“赤县神州”。据此可知,这一学说
A.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与限制B.初步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
C.为历朝政府重视并予以支持D.有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A.春秋争霸B.变法运动C.百家争鸣D.战国兼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子强调“不务德而务法”,但也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这表明韩非子主张(     
A.刑主德辅B.德主刑辅C.礼法并举D.严刑峻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