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管子》记载:“良田不在战士(不赏给战士),三年而兵弱”“甲兵(军事)之本,必先于田宅(农业生产)”。这些主张(     
A.适应了兼并战争需要B.不利于小农经济成长
C.有利于缓和土地兼并D.标志土地私有制确立
2 . 《荀子》中记载:“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这反映出荀子(     
A.批判迷信鬼神的宗教观B.具有朴素的人文精神
C.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D.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2023-11-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韩非子·说疑》中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将尧、舜、禹之间的权力转移描绘成激烈斗争的结果,从侧面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A.君主要加强集权统治B.通过臣弑君实现权力转移
C.尧舜禹时期礼崩乐坏D.以法为工具有效控制臣民
2023-11-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稷下学宫的稷下先生无生活困顿之忧,可以自由讲学、授徒、著书立说,不少人都是游说当权者的能手。《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曾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礼乐文化向心力增强B.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C.学术与政治紧密联系D.学派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淮南子·要略训》记载:“墨子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这体现了墨子主张(     
A.兼爱B.节俭C.非攻D.尚贤
2023-12-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
A.世界在不断变化B.要实施以法治国
C.治国须与时俱进D.须加强君主集权
2023-12-04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 ……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意蕴深刻。《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禁忌)而民弥贫,法物(即为合法地纳民之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材料三: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孔子和老子的主张。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3-09-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后坚持生长的历程,治国也是如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令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帝族无功,何以得有位号?……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三

汉初的恢复措施,大都以对秦政的反思、否定作为出发点。陆贾为汉高祖著《新语》,将秦亡原因归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指出在用暴力手段夺取天下后,必须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

——据张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记载他主要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加强对六国贵族豪强和全国人口的控制两个方面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结合所学,概括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对“秦政的反思”举措。
2023-11-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28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饶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