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     
A.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B.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C.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D.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略
2023-09-21更新 | 629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将“先教”视为“政之始”,将刑法视为“政之终”。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隆礼重法B.思想统一C.以法为教D.明法审令
3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     
A.传承了“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B.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
C.彰显了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垄断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由于士的活动能量相当可观,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培植学派,为自己制造舆论。当时的名人,诸如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国的文信侯吕不韦等,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各为其主,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形成相互诘难、辩论的百家争鸣局面。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他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因良知会被人欲遮蔽,所以必须下一番“致”的功夫去掉人欲,才能恢复良知本性。因此,他要求人们努力从事道德修养。

——张岂之《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主张,并简述其影响。
5 . 战国时期, 有思想家认为“上之所是必皆是之, 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他要求人们在“尚贤”的前提下, 与上级政长同是非, 逐级逐层统一思想。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属于(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23-09-16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八)
6 . 韩非子认为:“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其意思是“法”一定要让更多的人明了,韩非子意在强调(  )
A.以法治国B.融术于法C.外法内术D.外儒内法
2023-09-1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韩非子人主》提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该言论(       
A.加速了王权和族权之间的分离B.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C.论证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李斯,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官,后拜儒学大师荀子为师,同荀子一起研究“帝王之术”。李斯来到秦国,投入丞相吕不韦门下,他上书秦王,劝说其建立帝业、统一天下,因此受到重视,被任命为长史。李斯不仅在大政方针上为秦王出谋划策,还在具体方案上提出意见,他劝秦王拿出财物,重贿六国君臣,使他们离心离德,不能合力抗秦,以便秦国各个击破。这一谋略卓有成效。秦王下“逐客令”后,他上《谏逐客书》,说明了历史上外国人才对于秦国的重要性,秦王读后派人追回李斯,并封他为廷尉。公元前221年,秦王完全兼并了六国,统一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管理这个大一统的国家。丞相王绾、博士淳于越认为应实行分封制,李斯坚持置郡设县、遣官治理并被采纳。淳于越因坚持实行分封制,激怒秦始皇,李斯竟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摘编自冷成金《读史有学问》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为秦国的大一统事业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斯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影响。
2023-08-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源于诸侯争霸的政治局势
C.增强华夏认同观念D.成为中华文明的文化源头
10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列言论所体现的理念与商鞅变法一致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贤者举而上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