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孟子认为对市场商业、关卡商旅均不应征税,只能对农业征税。对农业征税时,官府只能征收扣除成本后的收成部分,而且应该实行“什一而税”的低税率。这体现了孟子的(     
A.仁政理念B.重农思想C.民主观念D.辩证思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谋臣认为,强有力的政府不像儒家宣扬的那样取决于国君与臣子的道德品质,而取决于建立有效的体制结构。他们对宇宙论认识论或个人伦理不感兴趣,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这些思想(     
A.符合争霸时代的政治需要B.体现了下层平民百姓的基本诉求
C.加快了分封制瓦解的进程D.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主张隆礼重法
2023-08-2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由此可知,孟子主张(     
A.做事时要反省自己B.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
C.吸收其他学派思想D.人与人之间要见贤思齐
4 . 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并呼吁统治者要“救民于水火中”“博施与民而能济众”。这说明他(     
A.关注社会现实需要B.提倡建立精英政治
C.重视个人道德修养D.代表劳动人民利益
5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6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2023-08-17更新 | 1626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墨子强调“万事莫贵于义”,“夫义,天下之大器也”;孟子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三人强调“义”都旨在(     
A.追求政治重建B.强调以法治国
C.宣扬为政以德D.主张仁义并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023-08-14更新 | 1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之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随堂练习A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的士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中是非常活跃、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西周的士,作为下级奴隶主,也要按血缘亲疏来区别大宗、小宗;当时不仅“士食田”“士竞于教”,而且(士)“大抵皆有职之人矣”,其职责包括“传言”和主察狱讼之事等。

——摘编自詹子庆《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士阶层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     
A.“春秋无义战”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为政以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