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
2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提出者是(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2023-08-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3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94次组卷 | 133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吕思勉先生说“荀子最为后人所诋訾者,为其言性恶。其实荀子之言性恶,与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荀子和孟子主张产生反映了(     
A.生产力水平的差异B.生产技术不同的革新度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阶级利益立场的差异性
6 .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独尊儒术D.七国之乱
7 .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说明,汉代“独尊儒术”(     
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
C.促进了各家思想学说的融合D.吸取了秦“焚书坑儒”的教训
8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指出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体现了(     
A.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B.宗法礼乐制度趋于瓦解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统一和集权成为迫切要求
9 . 战国时期,荀子认为:“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仪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性情而导之也”,同时强调“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克已复礼B.人性本恶C.隆礼重法D.有教无类
10 .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当时(西汉)的儒学者们,适应历史的需要,勇敢地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一是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要恢复与保护儒家经典;三是要深化儒经研究。

——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三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四 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迎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对此,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 影响如何?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列举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分析到了封建后期,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创新的?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