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023-11-27更新 | 164次组卷 | 329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杰出历史人物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及核心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历史人物与社会进步”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得引用材料中的历史人物。)
2023-10-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逃,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寨,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B.秦统一的过程C.秦统一的方式D.秦统一的意义
2023-10-08更新 | 344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023-05-18更新 | 399次组卷 | 229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记载,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以及治安亭吏(介于乡与里之间),共同构成权力中介,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这表明秦朝(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已经形成
C.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
6 .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
2022-11-08更新 | 293次组卷 | 8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中国之政, 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有关“秦.皇”时期“中国之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皇帝制度,以“始皇”为自己的庙号
B.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乡设三老掌狱讼
C.“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制成《九章律》
D.设御史大夫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与监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岭南之坳井入嗪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这一措施
A.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B.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
C.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D.不利于现固秦王朝的统一
2021-10-17更新 | 183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柳宗元(773年—819年)《封建(分封)论》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 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1613年—1682年)《郡县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柳宗元和顾炎武关于有效治理地方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时代特征,评述柳宗元的主张。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柳宗元和顾炎武对这种变化趋势有何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