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郡县,南登琅邪,于琅邪台上刻石立碑,其文曰:“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这反映出秦朝(     
A.着力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B.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已消除
C.注重神权与皇权的结合D.重视儒家伦理教化作用
2024-05-28更新 | 3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局部的郡县制出现在春秋末年。秦始皇对旧六国的遗产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全面的郡县制。但是,分封子弟作为屏藩拱卫王室的思想始终存在,汉晋就发生了封建制的回光返照,使郡县制度严重变形。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派九卿出任地方州牧,州牧以监察官兼管了地方的兵权、财权和行政权,于是州成了郡的上一级机构,两级制政区转化为三级制。 隋统一中国后,全国存190郡,1255县。唐朝开国之后,郡又被改名为州。

材料二   元朝建国后,在中央立中书省。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忽必烈灭宋前后,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等行省。以后,元成宗大德年间又在和林设岭北行省,合共十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为后世长期沿用,是我国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沿革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到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秦国历史上的部分君主情况表。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称号在位时间重大事件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率兵救周有功,被赐封,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灭掉西方戎族12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秦王嬴政前247年—前221年灭六国,一统天下
A.受益于法家思想的指导B.缘于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4 . 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汉惠帝时期,长安城的修建“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春季施工往往“三十日罢”,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这一差异体现了秦汉(     
A.行政效能的高低B.经济实力的差距
C.集权程度的不同D.施政理念的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期间的主要活动包括泰山封禅、巡狩六国、遍祭山川,他还特意行经彭城,希望找到传说中失落在泗水中的周鼎。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秦王朝的合法性B.重塑皇权的至高无上
C.消弭东方六国的反抗D.巩固中央的统辖地位
6 . 秦孝公时,“有功者,各以率授上爵”。齐威王“聚天下贤士于稷下”。燕昭王“卑身厚币招贤者”,“察能而授官”,“不以禄私其亲”。据此可知,这些诸侯国通过改革(     
A.确立了皇帝制度B.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社会局面
C.推动了社会转型D.彻底瓦解了旧贵族等级体系
2024-04-15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云梦秦简《厩苑律》中规定:每年对各县的官用牛考核一次,有十头以上,一年间死了三分之一,不满十头的一年间死了三头,主管牛的吏、饲牛的徒、令、丞都有罪。《秦律杂抄》也规定:十头成年母牛要生六头小牛,十头母羊要生四头小羊,否则饲养者要受到“费一盾”的惩罚。这些规定(     
A.反映了以法治国的统治模式B.佐证了重农抑商统治政策
C.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规范性
2024-04-01更新 | 678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广东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秦统一后,对新纳入版图的六国遗民实行差序化户籍政策。这一举措(     
第一层次“新黔首户”“新地”六国遗民符合条件可重新登记户籍者
第二层次“从户”需集中监督的,具有编户资格的士伍、庶人和被释放者
第三层次不具有编制户籍者带刑具的囚徒,人身归属官府者
A.使赋役征收的范围迅速缩小B.有利于实现新兴王朝的社会安定
C.使基层社会控制体系更完备D.激起六国遗民对秦政的普遍抵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夷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到明清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由于元明清“华夷一统”的演进,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结合史实阐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3-26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广东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秦并蜀,秦在蜀推行郡、侯并行制,既保留了蜀守一职,又将蜀侯通国封于蜀。这一做法(     
A.降低了蜀人反抗情绪B.使秦国完全控制蜀地
C.尊重了蜀人文化信仰D.加速了统一六国进程
2024-03-26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