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
2023-02-16更新 | 202次组卷 | 6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盛行。各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战国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去除那些人为的灾害。这表明(     
A.统治者重农意识淡薄B.战争的残酷性有所减弱
C.水利决定战争的成败D.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3 .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2-12-09更新 | 334次组卷 | 48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下列属于秦朝采取的措施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户籍制度             ③设立中朝             ④三公九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12-08更新 | 291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列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秦、元、唐B.宋、清秦C.唐、明、秦D.汉、宋、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的驰道;公元前212年,又命蒙恬开筑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些举措(     

A.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B.彻底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C.实现了秦的长治久安D.有利于促进边疆与内地的交往
7 .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首次转型,以下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代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022-11-22更新 | 10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长城是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多次修建长城的高潮,也有的朝代选择罢修长城。

史料出处
(秦朝)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汉》《新书·过秦论》
(唐朝)己未,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李世民)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俱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达修障塞乎!”司马光(宋)《资治通鉴·唐纪九》
(唐朝)自突厥颉利破后,请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特军中郞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吴兢(唐)《贞观政要》

材料二   长城的每一块砌砖、每一块垒石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愿望。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长城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但它的核心思想和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应该把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广。这是一体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也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


根据材料一,任选一个时期对其修筑长城或罢修长城的做法进行评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长城的当代价值。
2022-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采用户籍制度。在秦国及秦王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主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故秦人”和外来人。除此之外,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见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追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规定户不分主客、不分民商,按现居户著一律纳税;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全部废除,依田亩和资产多家确定税额,分夏秋两次征收。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2022-11-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志一》记载:“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机关,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执行机关,政务繁多,故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有关事务。由于这些部门在政权机构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所以,后来往往把唐朝廷的官制概括为三省六部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