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一一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一一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

——梁启超


(1)三则材料对秦始皇分别持何态度?分析对秦始皇的评价为何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要评价秦始皇。(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2023-10-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下列材料是选取的部分秦简及其注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简K27正文: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妻曰嗛,子小上造,子小女子驼,臣曰聚,伍长。正文注释:南阳里户主强,是个“蛮”(少数民族),有着楚地不更的爵位,担任伍长。其妻子叫嗛,还有一个拥有上造爵位的儿子和一个叫驼的女儿,家中还有一个奴隶叫聚。

材料二   里耶出土的邮简“迁陵以邮行洞庭”,将邮简插入捆扎的公文信函并标注从“迁陵县衙”送到“洞庭郡府”。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记录。里耶出土的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下辖迁陵、酉阳、沅陵三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基层人口管理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2)材料二中简牍关于“洞庭郡”记载与传世文献不相符合,该如何处理?说明处理的原因。
2023-09-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巩固篇】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边疆治理篇】

材料二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抗击侵略篇】


材料三   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西南地区“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以及清朝时湖南属于哪一地方行政机构管理?
(3)依据材料“抗击侵略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1和图2人物和他们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3-09-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括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材料三: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文化高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李白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李治(唐,女诗人)


(3)材料三中的诗歌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四: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原因。
2023-09-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逋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九》

材料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统治阶级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举措。
2023-09-16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的图1是秦朝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材料一中的图2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各自的职责并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龙山里耶古城是中国迄今发现唯一一处秦朝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三万六千余枚秦简。这些简牍均为木质。字体为秦隶,其字体构造多保留篆书的结构,但用笔较方,笔力劲健,与秦汉的书风一脉相承。秦简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到胡亥二年,十几年连续不断,是秦朝迁陵县的官府文书。这里还发掘出了城墙、城壕、井、道路、作坊、官署及贫民居住区等。简文中出现了大量“洞庭郡”的郡名,而洞庭郡在传世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

——摘编自伍新福《湖南通史》

材料二   湖南省部分简牍出土情况

时间

地点

文物内容及数量

1996长沙市走马楼发现三国孙吴纪年的简牍,总数量约14万余枚,内容大致可分为符券类、薄籍类、书檄类和信札及其他杂类。涉及纪年、职官司人物、军事地理、赋税、人口和司法等方面
1999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1336枚。详细记载了沅陵侯国前往首都长安和长沙国的里程,侯国的人口、乡邑、田土、赋税等,烹调素食的方子有7条,荤食的有148
2003长沙市走马楼八号古井中发现简牍10000余枚。多为当时实用的官文书,私文书仅一枚。官文书大多涉及司法事宜,记录有当时从案件发生、起诉告劾、侦察拘捕、审讯判决的全过程。具体案例多涉及经济和职务犯罪
2004郴州市苏仙桥古井发现了600多枚晋简,简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邮政、祭祀、生活等各个方面,是桂阳郡的政府档案

——根据《湖南考古辑刊》何旭红《汉代长沙国考古发现与研究》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里耶古城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这些简牍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南省不见出土晋以后简牍的原因。
2023-08-3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这种特征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10 . 纵观中国政治文明历史,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191111月,孙中山在与《巴黎日报》记者谈话时说:“中国由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相宜。”但在实践中,……武昌起义后,不到两个月,内地18个省中即有14省与上海一地举起义旗,脱离清廷,宣布独立。在这种“独立”中,不少军政府、都督受地方主义影响,拥兵自重,有割据之意。

——辛向阳《百年博弈: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1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选择中央集权政治道路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举二例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主张及其结果。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