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

——汉·晁错《守边劝农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政府的边疆政策及其特点,并说明推行该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其数甚恶者,事类有十,故称“十恶”。然汉制九章。虽并湮灭,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原夫厥初,盖起诸汉。案梁、陈以往,略有其条。周、齐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开皇创制,始备此科,酌于旧章,数存于十。大业有造,复更刊除,十条之内。唯存其八。自武德以来,仍遵开皇,无所损益”。

——《唐律疏议》

注:十恶:反逆(谋反及篡权行为)、火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寝及宫殿行为)、叛(背叛朝廷或国家)、降(投降敌伪)、恶逆(谋杀或殴打尊亲属)、不道(灭绝人道的残杀人行为)、不敬(偷盗皇家器物或祭祀用品以及过失危及皇帝安全)、不孝(不奉敬侍养尊长及违反服制行为)、不义(部下及百姓杀死郡县官吏或丈夫去世而妻子匿不举哀等行为)、内乱(亲属之间犯奸乱伦行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十恶”的具体内容角度分析政府推行该律令的目的,归纳《唐律疏议》的特点,并指出其在中国古代法治史上的地位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以都护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在将僻远的西域地区纳入汉朝统治体系的同时,又保留了西域诸国的自治权。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适应了西域地区民族复杂的情况,可以使西域诸国均得到很好的治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汉朝民族政策具有包容性   ②西域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机构
③西域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   ④汉武帝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医学著作作者在其自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下列关于该书的内容正确的是(     
A.被称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B.作者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C.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D.提出“疠气”致病学说
4 . 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方法,下列医学典籍按照问世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千金方》   ②《黄帝内经》   ③《伤寒杂病论》   ④《本草纲目》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2024-05-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初期,士农工商大都认为“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人们更加注重社会道义。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汲取秦速亡的历史教训
C.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2024-04-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皇汉武,彪炳史册,秦汉功业,影响深远。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对于统治者来说,想要维持一个政权的统治,必须在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

1)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2)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

3)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

4)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干,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朝版图的概况以及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传承与革新的角度指出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列举汉武帝推动建设宏观经济发展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简要说明中西交通道路开辟的意义,并用一句话概括汉武帝上述系列举措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托名大禹所著,全书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史记·夏本纪》全文征引,而不取当时更容易理解的其他说法,如《吕氏春秋》中比较纯粹的地理解释。这表明司马迁意在强调(       
A.天下一统的意识B.分封制度的历史传承C.华夏认同的观念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初期,尚书台(皇帝秘书机构)的职责是“在殿中主发文书”,东汉后正式成为朝廷衙署,握有“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的重权。这一变化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9 . 西汉,陆贾指出: “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然后贤愚异议,廉鄙异科,长幼异节,上下有差,强弱相扶,小大相怀,尊卑相承,雁行相随,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岂恃坚甲利兵、深刑刻令、朝夕切切而后行哉?”其意在强调
A.借助教育推行社会教化B.利用法制维护君主权威
C.尊崇儒学恢复等级秩序D.富国强兵提升国家实力
10 .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代的敦煌郡位于如图的(     

A.①B.②C.③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