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3-10-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书》记载,颍川太守黄霸以“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后汉书》记载,丹阳太守李忠“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迁豫章太守”。《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记载了东海郡19个长吏的升迁情况,其中有70人升迁与黄霸、本忠相类。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察举制逐渐被时代淘汰B.官吏选拔程序日趋规范
C.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政府重视社会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部分东汉文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这反映出(     )

论述

出处

“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东汉]班固《离骚序》

“屈原之词(辞),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

A.楚辞对后代文学有重要影响
B.汉赋表现手法受到广泛质疑
C.楚辞创作重视社会教化功能
D.屈原作品蕴含现实主义精神
4 . 西汉建立伊始,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沿袭秦朝,但也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选项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尊奉黄老无为思想B.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
C.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D.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5 . 下表为汉代中原地区与“西域诸国胡客”贸易往来的相关记载。表格中这些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记载

出处

今(东汉)赉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氏马、苏合香、闟登(毛毯)〔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
窦侍中前寄人钱八十万,市得杂罽(jì,兽毛织品)十余张〔东汉〕班固《与弟超书》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A.早期各民族间迁徙的推动B.中原王朝政治局面的稳定
C.汉朝与欧洲实现直接贸易D.“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
2023-09-06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五校(青桐鸣联盟)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舍证(症)从脉”和“舍脉从证(症)”的诊断方法,证实而脉虚时,应当舍证从脉而救里,证虚脉实时,则应舍脉而从证。这体现了张仲景(     
A.以脉象虚实为诊断依据B.推崇阴阳五行的哲学理念
C.注重汲取民间医学经验D.辩证地分析病情灵活施诊
7 . 西汉时期,武帝以景帝第九子身份继位,昭帝是武帝的幼子,宣帝是昭帝的侄孙,哀帝、平帝都是元帝的庶孙;东汉时期,大多数皇帝不是嫡长子,安帝、质帝、桓帝、灵帝都出自诸侯。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A.政局不稳影响皇位更替B.嫡长子继承制遭到废止
C.各地王国力量日趋强大D.儒家思想的地位被削弱
8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卓氏“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宛孔氏“用铁冶为业……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家致富数千金”。另据《后汉书》记载:樊重“好货殖……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地三百余顷”。这折射出汉代(     
A.重视商业,以商致富B.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C.喜好郊游,攀附权贵D.崇尚黄老,无为而治
9 . 关于朝代之间的继承与变革,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的说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宋朝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宋太宗即位诏曰:“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奉,不敢逾越。”北宋统治者在外交中多采取守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政上。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建设,被概括为“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据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等


(1)列举“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评“宋承唐制,抑又甚焉”的宋初制度建设。
10 . 贾谊认为,“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这一主张(     
A.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权力B.维护了汉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C.助推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体现了礼法兼施的治国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