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2 道试题
1 .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军30余万出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遇伏被困,不得已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以公主嫁单于,“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汉初对匈奴的政策(     
A.从根本上消除了匈奴的威胁B.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C.有利于集中力量来解决内忧D.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2 . 西汉初年,陆贾提出“统物通变,治性情,显仁义”的主张得到了刘邦的赞许。他认为“遇事之变而设其义”,尚俭才能使“情得以利而性得以治”,“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方能“显仁义”。陆贾的主张(     
A.有利于汉初中央集权加强B.体现了儒法并重的治国理念
C.具有浓厚的道家学说色彩D.适应了西汉初年的政治需要
2024-04-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汉惠帝时期,长安城的修建“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春季施工往往“三十日罢”,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这一差异体现了秦汉(     
A.行政效能的高低B.经济实力的差距
C.集权程度的不同D.施政理念的差异
4 . 汉文帝时,面临王国问题,贾谊主张扩充梁和淮阳两国的封地,形成“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的局面。贾谊采取对策为(     
A.众建诸侯B.化大为小C.以亲制疏D.郡国并行
2024-04-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汉代画像石,人物形象从左至右分别为:持剑、骑虎、拔树、背牛、扛鼎、抱鹿和举壶。类似汉代作品在全国各地多有出土。这反映出汉代(     

A.经济分工的多元走向B.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C.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D.诸侯王国的不臣之心
2024-04-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周公形象的变迁

材料:

周朝禽匪(现存的青铜器)铭文载:(成)王伐(盖)侯(意指东征),周公谋(出谋划策)。
战国《孟子》:“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汉朝贾谊在《新书·礼容下》:“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意两则史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西汉时期,周公地位变化的影响。
2024-04-18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汉初,廷尉张释之多次依据法律顶撞皇帝,文帝不以为忤,反而能够始终委以重任。文帝还废除了以言论治罪的“诽谤妖言法”和株连家族的“相坐法”以及一些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汉文帝的这些做法旨在(       
A.稳定汉初政治局面B.适当释放社会活力
C.笼络新兴官僚阶层D.否定法家严刑峻法
2024-04-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冲刺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比较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大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整理自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等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024-04-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法律体系中专门设有犯罪为奴的《收律》,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多处涉及“收其妻、子”的规定。籍没的场合如此广泛,民众动辄犯禁,随时都有可能沦为官奴婢。汉文帝继位不久,就“尽除收帮相坐律令”。此后,很少再见到籍没罪犯全家的做法,但是“今农夫五口之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的现象日益严重,到了东汉,有人批评时政说:“夫奴婢虽贱,俱含五常,本帝王良民,而使编户小人为己役,哀穷失所,犹无告诉,岂不枉哉?”

——整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

材料二 (明朝隆庆年间)看得本县路冲地狭,民少商多,以十分为率,二分务农,尚有八分说牙。……每现年里甲,每里仅存二三贫户,有司所费不赀,里长指称,恣意重科,苦将贫民锁押,买完方行释放,只得卖儿䰞女,破产倾家。里甲萧条,十室九空。而富商大贾,坐享厚利。当道者惟见市肆之繁华,不知乡野之疾苦。   

——摘自《仪真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尽除收帑相坐律令”所体现的治国思想,概括秦汉奴婢来源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仪真县“民少商多”的成因。结合所学,列举清朝针对“里甲萧条”所采取的制度改革。
2024-04-12更新 | 18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礼仪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国家礼仪,政府对各种礼仪的内容都有统一要求,抑制了仪法多元各行其是的现象,《史记》记载西汉初年朝廷上“群臣饮酒争功”,刘邦命叔孙通制订了朝拜礼仪,后来进行岁首大典时,“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敬酒)”,刘邦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中国影响下,古代东亚地区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礼文化圈”。

——摘编自胡新生《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等

材料二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等国要求按条约规定及国际惯例,派使节觐见清帝呈递国书,但此后十几年清廷一直阻止使节觐见。1873年,外国驻华公使向清廷发出照会,要求觐见同治帝。随后围绕礼仪问题几经交涉,最终商定公使以鞠躬礼觐见。以下是描述觐见的两则笔记: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国家礼仪的作用。
(2)材料二两则笔记记述的场景是否可信?请说明理由。
2024-04-1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