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3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与中央的问题上,针对汉初“郡国并行”造成的诸侯尾大不掉的弊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藩国实力,使之无法与中央分庭抗礼。

——摘编自徐本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汉武帝在宏观经济制度层面推行了一场整体配套制度改革,这具体表现:在将利益最为丰厚的铸钱、煮盐、冶铁国营化;废除民间铸钱旧俗,规定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均输”“平准”等。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及该制度的弊端。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措施及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盐铁论·禁耕篇》云:“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朐邴(地名),人君有吴王,皆盐铁初议也。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贩赡穷小,以成私成。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太公曰:‘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诸侯,诸侯害天下,王法禁之。’”桑弘羊还认为工商业在人民生活中是不可少的,但应该由政府控制、发展官营工商业,这与他“崇本抑末”的思想分不开的。他说:“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盐铁官营政策实施以后,正如《盐铁论·水旱篇》中所说:“盐铁贾责,百姓不便。贫民与木耕手耨,土耨啖食。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徭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

——摘编自张天娇《浅论西汉时期盐铁官营政策的利与弊》


(1)根据材料,概括西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盐铁官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中央设立监察机关御史府,执掌典政法度,举劾奸邪。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位列三公,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得到了提高。御史执行公务时“皆冠法冠”,以示执法不阿。同时派出御史监郡,监察六国残余势力,以维持中央集权的统治。两汉时期的监察制度在秦朝御史府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以御史府为主。由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监察考课百官。汉武帝时在行政机关中设置了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纠察官员的不法行为,同时,为治理阳石公主及戾太子的“巫盅之案”,缉捕奸滑之徒,设置了司隶校尉,加强京畿及其周边地区的监察控制。东汉时期,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御史大夫成为行政长官,御史中丞成为御史台的最高长官。至此,御史府(台)脱离行政系统,成为独立的专伺监察的机构。与中央监察机构类似,汉朝的地方监察机构也是专职机关。汉文帝时设丞相史出刺制度对地方进行监察,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十三部(州),每部(州)置隶属于御史府的刺史一人,负责对部(州)范围内各郡国的吏政进行监察。此外,郡级地方政府还设有督邮,负责监察本郡各县的长吏和豪强。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两汉监察制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2023-11-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治。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西域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据相关史料记载,在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屯田军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还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燧亭障,并部署军队成守,兼管西域的交通。同时,西汉朝廷对西域地区实行宽抚政策,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西汉王朝主要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最终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其内容有:和亲,诛灭异已等。

——摘编自刘秀梅《我国历史上的四次西部大开发》

材料二   2000年初,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同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并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此后,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航,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摘编自中国发展门户网《西部大开发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治理西域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并分析西汉时期和21世纪两次“西部大开发”产生的共同影响。
6 . 下列叙述中哪项最能概括董仲舒的成就
A.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
B.改造了原来的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与道家的合理成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C.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D.一生注重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