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第三次学业质量抽调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封国有王、侯两级。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是列侯的封地,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而不受所在郡的管辖。在高祖晚年,“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九个同姓王国占据地35郡,与异姓王长沙国在地域上连成一片,总封域占汉朝疆域一半以上。朝廷直接管辖为15郡,比高祖初年更形缩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者掌控地方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举措的弊端,并归纳汉武帝解决弊端的措施。
2021-11-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实施焚书禁学,使民间学术和教育活动受到沉重打击。汉代统治者从秦代禁止私学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民间学术活动是不能用简单禁止的手段加以控制的。控制思想意识只能通过引导的方法,关键要注重实质内容,无需在形式上过多计较。既然太学招生名额有限,地方官学一时也难以普及,那让人们自行求学和施教,只要教学内容符合封建专制统治的利益,又何苦不由其为呢?因此,汉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对私学采取宽容乃至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俞启定、施克灿《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自《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传教士不断深入内地,教会学校也随之增加,教会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开办的企业增多,以及由外国控制的中国海关、邮局等机关急需人才,同时洋务派所办的企业也需要懂西学的人才,这就给教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会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1877年,在上海举行了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传教士狄考文在会上指出:“基督教传教士为何要努力培养在中国这场注定要出现的变革中起带头作用的人才,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能正确控制和指导,就会为基督教取得普遍胜利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摘编自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材料三   1937年8月,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提出要“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1938年,毛泽东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并决定实现“改订学制”“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及“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等文化教育政策。1940年,毛泽东在《关于文化教育政策》中提道:“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做事。”……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两年时间内,边区增加了2万以上的非文盲。小学的学生数量由1937年的约2000人增加至1939年的20401人,增加了10倍以上。

——摘编自李斌、张应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统治者允许私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教育改革工作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决策的认识。
2024-04-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 (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功臣封侯时,“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时代,“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户口的充分回归与迅速蕃息,是社会生产逐步走向安定有序、实现正常化的反映。西汉王朝的国力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充实。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后,随着治国思想的改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所谓“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皇帝对朝臣的控制;二是加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这两个层次的控制加强的结果,自然是一切大权统归于至高无上的皇帝。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至文景时期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王朝对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材料二:下图为清朝疆域图(1820年)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空喊着民族主义,其理论也只有一个框架,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一套民族理论体系,所制定的民族政策,由于内战、抗日战争等原因也多数未能具体实施。……国民政府在某种程度地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但其阶级本性又在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理论发展等过程中最终背弃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最终连同自身走向灭亡,总体来看,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着严重缺陷。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开疆拓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严重缺陷的表现,并谈谈正确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认识。
2022-03-25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城,自天子不能具钩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夏四月,(汉景帝)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柒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镶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

——摘编自《汉书》

材料三   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费用缺乏,让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很不妥当的。

——翻译自《盐铁论本议第一》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的治国思想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结果。
(2)材料三中“先帝”最有可能是哪位皇帝?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汉朝的“盐铁官营”政策。
2022-02-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公元前119年开始,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其主要措施如下表:

时间措施
119实行盐铁国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98将酒的酿造和贩卖收归国营
118废除半两钱,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名称相符
开征车船税和缗钱税,称作“算车船”“算缗钱”
重申不允许商人占有土地的政策
113取消郡国铸币权,货币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财政改革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推行的财政改革措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治。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西域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据相关史料记载,在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屯田军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还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燧亭障,并部署军队成守,兼管西域的交通。同时,西汉朝廷对西域地区实行宽抚政策,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西汉王朝主要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最终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其内容有:和亲,诛灭异已等。

——摘编自刘秀梅《我国历史上的四次西部大开发》

材料二   2000年初,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同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并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此后,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航,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摘编自中国发展门户网《西部大开发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治理西域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并分析西汉时期和21世纪两次“西部大开发”产生的共同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西”之名,古已有之,一般是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代的河西,多指河西四郡地区,范围包括河西走廊,也包括走廊两侧的山地和沙漠草原地区,西接西域、南接青藏高原,北控大漠,东接黄河,是长安、洛阳的战略屏障。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夺得河西,匈奴浑邪王率部众来降,汉“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汉遣将军赵破奴出击匈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同时设置属国以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保留该部落的名号,具体事务由该部落首领统管。太初三年(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为了配合军事防守,保证与西域交通的畅通,西汉还在河西设立了许多关塞亭障,如武帝时期筑居延。河西还设有大量的邮置,敦煌境内,就有:渊泉、冥安、广至、鱼离、悬泉、遮要、敦煌七个置,用于接待过往人员,提供食宿等。

——据何静苗《汉代河西治理研究》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河西治理的特点,并简析汉代河西治理的意义。
(2)如果要进一步研究汉代的河西治理,你认为可以选择材料二中的哪一则史料?说明你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